NAMESAKE 會成為下一個亞洲時尚王牌嗎?

NAMESAKE 正默默從亞洲時尚脫穎而出,劍指「王牌」。

亞洲的時尚版圖上,香港有陳冠希的 CLOT,中國有新銳設計師 Feng Chen Wang,日本更是多不勝數,舉凡川久保玲、三宅一生、UNDERCOVER…等等。這些名字早已在國際伸展台和潮流舞台上盡人皆知。但台灣呢?我們似乎仍缺少一個能被世界記住的「國際」品牌。

然而 NAMESAKE 的出現,正默默的填補這個空缺。由三兄弟一起經營,以父親為名,取材籃球文化當成語言,把跨文化經驗與實驗材料混合成新世代的時裝公式。這樣的嘗試,能不能成為台灣在亞洲時尚圈的王牌?

以父之名的設計起點

左至右分別為:Michael、Steve、Richard

NAMESAKE 的成立來自家族核心。Michael、Steve、Richard 三兄弟將父親的品味精神延續到服裝語言中,透過剪裁、結構與符號傳遞紀律與記憶。三兄弟橫跨台北、東京與美國的成長背景,也為品牌帶來多元視角。情感與文化的交織,讓 NAMESAKE 在同質化的潮流市場裡顯得格外具辨識度。

籃球文化的時尚轉譯

在三兄弟的視角中,籃球可不單單只是運動,而是一塊展示多元美學的瑰寶。球場上的寬鬆比例、隊服的拼接設計、以及與汗水相伴的功能性布料,成為 NAMESAKE 的設計母語。他們將這些元素拆解後重新編排,從球衣的鬆弛感延伸到剪裁結構,從街頭球場的符號拉進伸展台。這種轉譯讓品牌同時保持街頭的真實感,又具備時裝的層次感。

NAMESAKE x 7uice by Jalen Brown

以材料實驗延伸設計語言

NAMESAKE CLIPPERS 3000

NAMESAKE 將材料視為一個無限可能的實驗場。曾經推出過以回收日本信封紙張製成「紙紗」製成的籃球外套,透過粗獷卻堅韌的質感,呼應運動精神與永續議題;也曾打造 3D 列印鞋履,以未來感的結構測試設計邊界,展現品牌對工藝與創新思維的實踐。

透過不斷的材料實驗,NAMESAKE 建立起與年輕世代對話的橋樑,也凸顯它在市場上的差異化。

NAMESAKE 的商業挑戰與 LVMH Prize

2023 年,NAMESAKE 入圍 LVMH Prize 半決賽,與全球最具潛力的新銳設計師同場較勁。這不僅是國際評審對品牌語言的肯定,也讓台灣設計在國際舞台上被重新看見。提名帶來曝光與聲量,不過另一個面向代表更大的挑戰也隨之開始:

NAMESAKE 在維持創意實驗的同時,如何同步建立穩定的商業模式?如何將巴黎伸展台的光環,轉化為長期可持續的零售網絡與價格策略?這些問題將決定 NAMESAKE 是否能真正從新銳跨越到穩定品牌,不過就現在品牌的步調看來,一切都在正軌上。

2026 春夏巴黎大秀:從泳圈到學院風的「Inner Child」

NAMESAKE 在 2026 春夏巴黎時裝週的演出,讓外界看到品牌更成熟的一面。Steve 把嘉賓安排在充氣泳圈上,舞台卻設在學校操場,呼應系列名稱「Inner Child」的概念。雖然題目聽來天真,作品卻展現了銳利的剪裁與結構。靈感源於童年的戲水與夏令營記憶,轉化成清涼的藍色調、外套上的徽章元素,以及帶有學院氣質的條紋西裝與橄欖球衫。

本次巴黎大秀體現了品牌在全球布局上的野心,從去年台北的快閃店,到與 NBA 球星 Jaylen Brown 的合作,加上眾多饒舌歌少上身加持,NAMESAKE 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成績更是有著顯著提升。可見 NAMESAKE 已經不再只是「來自台北的設計師品牌」,而是逐漸往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的亞洲時尚王牌。

前一篇

My Name is Peter,很高興認識你

下一篇

紐約彷彿時間被靜止,一覽 KITH 2025 秋季「時裝秀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