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其他更常出現在檯面上的名字,「Sk8thing」並不常出現在媒體標題,但在日本原宿街頭的歷史洪流中,Sk8thing 卻是無處不在。身為眾多傳奇品牌背後的隱形推手(如 BAPE、UNDERCOVER、WTAPS、Fragment Design 等),本名中村晋一郎的 Sk8thing,將自身深深編譯進街頭文化的基因。
這些年來,Sk8thing 一直是那街頭文化中的幕後推手,蒙面、低調、卻又不可或缺。他的設計既回應次文化,也操縱次文化,將青年圖像學重新拼貼,化為熟悉卻又陌生的符號,這讓編輯想起了已故的傳奇饒舌歌手 MF DOOM。
Sk8thing 的起點
Sk8thing 的起點可追溯至 1970 年代末的東京。那是一個青年文化開始與後現代思潮交會的時代。他成長於西方進口文化、VHS 美學與盜版媒體氾濫的背景下,早期的視覺靈感來自滑板雜誌、卡帶封套與地下翻錄。
他曾短暫就讀多摩美術大學,但很快發現學院體制的限制。作為他創作真正的養分來自原宿街頭,在那裡,平面設計、音樂與時尚的邊界徹底崩解。
1990 年藤原浩創立了 GOODENOUGH,是 Sk8thing 給了他起頭的想法。
1993 年 NIGO 創立了 A Bathing Ape,Sk8thing 則是奠定了品牌的視覺基調,猿人頭 Logo、標誌的迷彩圖案、能將穿著者變成「化身」的全拉鍊帽提。這些設計無非不是關於身份、匿名性與媒體過載的諷刺隱喻。
Sk8thing 的圖像語言擅於將流行文化與惡搞融合,挪用美國卡通、軍事符號與廣告語言,再經過細微扭曲,甚至變得有點「抽象」。街頭服飾被他轉換成一種「頻率」,專屬於懂門道的人,並無意對外特別解釋。
超越猿人:Cav Empt
雖然 BAPE 風靡全球,但 Sk8thing 始終流動於不同專案之間。他的手筆能在 GOODENOUGH 的早期圖像裡找到,奠定了從龐克 DIY 到「裏原宿」運動的視覺橋梁。之後,他與 WTAPS、UNDERCOVER 合作,展現出風格在超流行惡搞與軍事極簡之間自由切換的能力。
他同時參與 Pharrell 主導的 Billionaire Boys Club 與 Ice Cream 的早期視覺設計,將原宿的語感輸出至美國市場。這使他成為一個文化的「翻譯者」,透過符號與視覺的反叛,而非外交辭令,連結兩地的次文化。
2011 年,他終於以自己的名字正面現身,與 Toby Feltwell 共同創立 Cav Empt(C.E.)。相較於 BAPE 的鮮明卡通感,C.E. 的設計密集、詭異、近乎反烏托邦。受科幻廢墟、失落科技與網路後時代建築啟發,C.E. 的服裝像是邊緣世界的制服:隱晦口號、腐蝕質感、褪色色調,彷彿傳遞著一種末世美學。
無需解釋的設計語彙
Sk8thing 的價值不在於「趨勢預測」或「風格一致性」,而在於對文化語言流動的敏銳理解。他的設計不斷打亂時尚的節奏,從冷戰宣傳、90 年代動畫、報廢的軟體介面到網路藝術的故障美學,他將符號壓縮、腐化,再丟回大眾視覺系統。
在其他設計師還未意識到「迷因文化」與「資本主義」之前,Sk8thing 已經將這些意識嵌入街頭服飾,他也從未追求讓人完全理解,Sk8thing 的作品仿佛是一道永遠無法徹底破解的謎題。
而這種「拒絕解釋」正是他的重要性所在。在一個資訊過度透明,人人都想出頭的時代,他反而選擇隱身潛行。他幾乎不出席任何媒體活動,不做任何公開訪談、演講,只留下設計,然後再度消失於大眾視野之中。
Sk8thing’s Legacy
至今,Sk8thing 仍沒有作品集,沒有美術館回顧展,也沒有官方傳記。他的故事散落在設計署名、圖像層次、地下刊物與深夜訪談裡,這就是 Sk8thing 的態度。
Sk8thing 的偉大之處不是透過體制認可,而是透過分散的影響力延續。如今全球的設計師都在用服裝講故事,用圖像做批評,將衣服視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偽裝。在演算法與數據主導的時尚時代,Sk8thing 的「反烏托邦精神」更顯激進。他在 C.E. 的持續創作,仍不斷挑戰統一化的美學標準。
至於「Sk8thing 的下一步」幾乎無需追問。因為他從未意圖引領潮流,而是構築能夠擾亂、挑釁甚至瓦解的系統。在人人追求清晰的時代,他選擇保持模糊,繼續默默影響時尚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