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談論「運動品牌走進時尚圈」,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,可能是聯名滿天飛、限量炒作,或是某個明星穿上經典球鞋的街拍。但如果深入看近幾季的趨勢,真正默默打出一場漂亮仗的,或許是 adidas。
這家來自德國的運動品牌,其實早就是時尚運動風的先行者。不只比對手們更早與設計師聯名,更敢嘗試高低跨界、風格混搭,把原本屬於體育場的元素,搬進伸展台。但有趣的是,即便走得早,它卻一度陷入沈寂。
現在,adidas 正在默默回來,用一種 Gen Z 會買單的方式。
YEEZY 時代到 Samba,再到 Avavav、Thug Club
回顧 adidas 的時尚佈局,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與日本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的 Y-3 聯名,那幾乎是 運動休閒風(athleisure)尚未誕生前的前衛實驗。後來,更是有 Kanye West 所領導的 YEEZY 帶動了一場街頭美學革命,也讓 adidas 一度站上文化浪頭。
但在 YEEZY 終止合作後,品牌一度顯得失速。找來 Jerry Lorenzo 試圖復刻 YEEZY 王朝,但雷聲大雨點小,彷彿還沒凱始就結束。而 Samba、Gazelle 等復古軍訓鞋系列在社群平台大紅,卻也很快因過度氾濫而被年輕人「宣布退燒」。
於是,adidas 開始轉向另一條路:小眾設計師聯名、高端時裝合作、非主流切角。
近期最顯話題性的無非是攜手著名波多黎各歌手 Bad Bunny 的合作系列、鬼才設計品牌 Avavav 聯名系列,以及 Y2K 愛好者的韓國品牌 Thug Club 聯乘系列。
誰說運動品牌不能霸佔時裝週?
在2025春夏時裝週,adidas 的存在感異常強烈。首先是再在米蘭的秀上,與話題品牌 Avavav 合作,讓模特們在伸展台上模擬百米衝刺,腳上穿的是高跟球鞋,手裡拿著運動手提包。這場被譽為「最荒謬也最有梗」的時裝秀,最終產出超過110萬美元的媒體曝光價值。
再來是攜手中國時裝設計師胡晶晶(Caroline Hu)的合作,讓蓬鬆禮服搭配復古拳擊鞋,展現了 Balletcore 的優雅美感,凝聚品牌的女性受眾。
勁敵 Nike 掉隊、潮人變心
就以今年第一季的財報來看,adidas 表現相當亮眼,淨收入激增 155%,然而隔壁 Nike 則是整體營收下降了10%。
當 Nike 的話題開始冷卻,adidas 則靠著不預期的文化碰撞,慢慢重拾熱度。比起一味追求大明星、大牌 IP,adidas 現在更像是在建立一種新美學。
這種「選擇不走主流」的決定,反而讓品牌在聯名大爆炸的當下,顯得不那麼雜音過多。或許現在不是 adidas 靠攀附高端品牌得到流量,而是高端品牌在主動靠近 adidas
Gen Z 想要「與眾不同」,adidas 這就給你
隨著球鞋文化熱度退燒,HOKA、Salomon 等新玩家崛起,街頭市場變得更分眾、更多變。Gen Z 不像以前一樣只追單一爆款,他們更愛的是個性、稀有性與敘事力的單品。
而這,恰好是 adidas 近年在聯名策略上的轉變方向:不再倚賴單一爆款博流量、不怕聯名對象不夠商業,只求美學夠犀利、不迎合潮流,而是與設計師一起塑造潮流。
這樣的操作方式,就算不能每次都變成銷售神話,但卻能不斷創造文化能見度。正如品牌顧問 Andrew Lam 所說:「adidas 的聯名策略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目前並沒有看到任何品牌疲乏的跡象,反而只讓它站得更穩。」
這場仗,誰更懂「怎麼玩」才能笑到最後
如果說運動品牌做時尚好比一場長跑,那 adidas 正在找回它節奏最穩、也最有趣的方式。
它不像 Nike 品牌本身擁有的帶貨力,也不像 New Balance 或 Salomon 那樣有新鮮感加持,但 adidas 的確讓我們重新思考:「穿運動品牌,也可以是很有型的一種表態。」
運動品牌做時尚這場仗,adidas 雖然不是唯一參戰者,卻可能是目前最懂得用時尚講故事的玩家。